点击排行
“统筹疫情防控与东北全面振兴”高端智库论坛综述
4月3日,由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社科院联合主办的“统筹疫情防控与东北全面振兴”高端智库论坛召开。
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
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研究员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颖,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董伟俊等出席会议。
来自东北三省社科院和中国社科院的9位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视频,围绕疫情防控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主题,从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服务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企业应对、精准扶贫、稳定就业等多个方面展开研讨,为科学谋划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决策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董伟俊研究员
关于疫情对东北三省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董伟俊研究员认为,疫情已经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冲击和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冲击异质性、需求增长压力突出、要素供给严重不足,扭转了2019年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态势。面对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转换,要积极推动经济复产复增,注重释放“新基建”的智慧赋能效益和“化危为机”对接市场需求。他建议,东北三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地区提出的“五个安全”使命与责任,淡化经济指标而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建立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和沿边开放和沿海开放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供给和推动转型发展。
吉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研究员
吉林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连强研究员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肯定超过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乐观而言可能类似非典时期,拖累经济0.5个百分点;悲观而言,可能引致经济大萧条。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包括: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向国内收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等。为此短期内要着眼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不采取强刺激,特别是对新基建的投资,应做好谋划,重点关注远程医疗、车联网、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农业农村数字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应用,同时引入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建设,其次要积极争取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更加注重投资效率。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
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认为,新冠疫情是今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相对于地震、洪水等“需求刺激型灾难”而言,新冠病毒疫情会使人们减少购物、减少外出、减少旅游,也减少消费和投资。由于大量经济活动的减少,社会需求被抑制,因而是典型的“需求抑制型灾难”。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严重冲击国际经济体系,这种冲击始料不及、跌宕起伏、波云诡谲。东北振兴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之下,出现了新的变数。要从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探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危”与“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研究室主任、
黑龙江省社科院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课题组专家娄峰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研究室主任、黑龙江省社科院宏观经济预测模型课题组专家娄峰研究员认为,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将世界推进了马尔萨斯陷阱之中,不仅将世界经济锁定在低增长区,而且重创正在退潮的全球化。就全国宏观经济影响而已,受制于家庭负债过高、公共服务品供给基础单一限制消费高质化和多元化,造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潜力有限。就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而言,受2020年1-2月严重下滑的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等宏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政策模拟预测黑龙江省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负增长,全年经济增速也将拖累下行。
关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思路及对策
董伟俊研究员认为,疫情对黑龙江各产业的冲击程度不同,受损最严重的是冰雪旅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冲击具有暂时性和延后性,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态势,需要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第一产业受疫情影响程度较小。建议东北地区在研发体系、产业体系方面进行合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变革。
郭连强研究员提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应根据各省产业特色,合理分工合作,推动区域产业链一体化、完整化;同时发挥好传统支柱产业的作用,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发展好新经济新产业,形成多动能支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梁启东研究员强调,东北地区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靠工业、中高端制造业。为此,要特别注重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着重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金融要正本清源,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在操作上,要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要“寻找蓝海”,加大力度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负责人孙浩研究员
关于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及对策
黑龙省江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负责人孙浩进研究员以疫情对商贸服务的影响为主题,分析了疫情爆发以来对全国及黑龙江服务业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50.77%的企业遭受了很大损失,4.62%的企业遭受了无法承受的巨大损失,二者合计55.39%的企业损失很大,另有28.85%的企业遭受了较少的损失。近七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近九成企业盈利下滑。服务业企业面临的共性困难突出表现在经营成本压力增大、业务需求不足以及资金压力大。而黑龙江商贸服务业还面临受节假日旅游停摆以及产销链条被迫中断,造成省内70%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损失严重;产销链中游的商贸流通服务业也面临着产品滞销、积压以及过期变质的问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丽娜研究员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所长张丽娜研究员以吉林省服务业为对象,认为疫情对依赖线下消费的服务业冲击最大,即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住宿业客房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影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在部分行业还有促进作用,如软件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线上教育培训、线上商超等逆势上涨。受新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疫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有限。
为应对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孙浩进、张丽娜都提出:一是要抓住服务业发展机遇,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依托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新的服务供给,如大力发展生鲜电商、餐饮外卖、网红经济、网络直播带货、云旅游以及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和在线教育等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二是要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疫情蔓延下,面临全球供应链中断的诸多不确定影响,应着力提高高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的应用与转化;三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精准施策,筹备充足的换季商品,适度发放消费券,集中促进消费恢复性增长,提振市场信心等;四是要建立商贸服务业应急机制,特别是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以应对重大突发紧急事件,确保在第一时间做到市场稳定和人心安定。五是,加大对服务业企业扶持力度,落实普惠性金融政策,缓解服务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困境。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研究员
关于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磊研究员,通过对吉林省农业农村调研的数据分析,认为总体而言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受限。具体而言,疫情对大田作物生产影响较小,但对棚菜生产、畜产品运输、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复工等影响较大,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足、农产品滞销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等。对此,建议吉林省各地区和部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复产复工,全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加大物资调配、投放力度,努力平抑物价。
郭连强研究员认为,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谋划东北现代农业的发展,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加强现代农业排头兵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粮食主产区政策补偿、加强黑土地保护,让现代农业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研究员
关于疫情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及对策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研究员,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如何逆向而行、做好内功,熬过本次经济萧条。第一,抓住机会,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是企业重写新篇的开始。第二,顶住技术,狠抓落实创新工作。萧条是市场竞争出清过程,站在胜利者领奖台一定是重视技术的企业。第三,敢于直面,在重组中扩大企业规模。在企业内部重组中,要优化投资结构、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培养竞争商业环境、创造更高专业水准等优势。
关于疫情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及对策
张磊研究员认为,疫情影响之下,一方面使吉林省原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面临新的困难,另一方面导致新增贫困人口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损,农民工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受疫情影响原定的植保下乡、技术下乡、冬春培训等科技扶贫被迫搁置,引起“造血性”扶贫成效降低;三是“封村”举措影响患病者救治困难而病情加重,同时物价上涨引起实际购买力下降;四是部分地区特别是延边州境外疫情返渗,复工复产严重受阻。对此,张磊研究员建议:加强疫情对贫困人口影响调查,实现对贫困人口状况再次摸底;全面评估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出台新政策实现精准扶贫;提前谋划,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反贫困工作重点,如制定基于城乡价格指数、消费水平、生活成本差异的城乡间协调统一的贫困标准,提高反贫困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反贫困体系,统筹城乡贫困治理等。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磊研究员
关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王磊研究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疫情对就业影响明显,特别是疫情发生后,稳就业工作面临更多难题,如职工返岗率低、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弱、重点群体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疫情后的劳动关系纠纷更加突出等。对此,王磊研究员提出要从四个方面促进就业:一是降低企业复工负担,增加岗位供给,特别是对受到冲击严重的服务业实行临时性定向减税,确保将这些行业中因疫情冲击难以生存的企业数量降至最少;二是提高就业政策发力精准性,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等;三是加强劳动关系调整,保障疫情期间职工劳动权益;四是完善失业监测和预警系统,防范规模性失业的发生,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关于加强智库协作开展疫情影响研究
会议主持人、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万军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今后,东北地区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协作,深入研判疫情对我国经济尤其是东北经济的影响,分析疫情冲击下东北振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东北地区结构调整与功能转换的思路与对策,形成更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应尽的贡献。
(姚明明整理,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