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智库健康发展要优化六个环境
2017-05-10 10:02光明网-理论频道
2017-05-10 10:02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梁启东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民政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标志着我国社会智库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总体上讲,我国的社会智库刚刚起步,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意见》列举了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主要表现,如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智库政策不健全,缺乏参与决策咨询的制度性安排,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社会智库自身发育不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一些社会智库行为不规范,对外交流合作监管不到位等。目前社会智库与官方智库相比,不足在于影响力不大。在发展上还存在影响不大、权威性不足、公信力不强、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迫切需要给予社会扶持。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关键在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智库作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需要对它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要明确了社会智库的定位,这次《意见》规定,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境内社会力量举办,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具有法人资格的智库机构。要明确社会智库的属性,中国特色的社会智库,除了有一般性的社会智库、民间智库所具有的经费自筹、以公益性为导向、第三方立场、非营利性属性、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思想产品的特点以外,还有着自己的属性。在政治属性方面,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智库机构,它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坚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领社会智库建设;在社会属性方面,它要牢牢扎根中国,融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要明确社会智库的社会作用,社会智库在咨政建言、理论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储备、国际交流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上要广为宣传社会智库的作用,形成大力发展社会智库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是公平的政务环境。
从社会智库方面来说,作为咨询服务市场主体,有公平的机会和权利获取政府发布的决策需求信息,有公平的机会和权利参与政府部门的项目采购、课题委托与课题合作,有公平的机会和权利参与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包括开展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从政府方面来说,要建立社会智库向党政机关提供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意见建议的制度化渠道;政策的实施效果、预算决算执行效果、政府绩效要委托社会智库进行评估;涉及公共利益的立法、规划、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要通过听证会、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社会智库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决策部门对社会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和反馈机制,促进政府决策与社会智库建议之间良性互动。
三是规范的管理环境。
《意见》明确了登记管理体制,对社会智库实行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其中,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担任业务主管单位,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其他社会智库由其活动涉及领域的主管部门担任业务主管单位,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意见》明确了部门管理职责,民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负责社会智库的依法登记、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严格核准社会智库的业务范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智库登记前的审查,对社会智库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财务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境外捐赠资助、按章程开展活动等事项进行管理和指导,协助有关部门查处社会智库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级宣传部门要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引导,推动各类社会智库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见》明确了法人治理制度,提出建立健全劳动人事、党建、财务、印章、档案等内部管理制度,推动社会智库真正成为依法自办、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意见》明确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社会智库的重要业务活动、依法接受境外捐赠资助、重大宣传活动、举办大型论坛和会议等重大活动要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
四是多元化的融资环境。
按照《意见》要求,拓宽社会智库筹资渠道,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体系。政府资助式,社会智库可以通过平等参与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研究咨询活动。基金会捐助式,按照国际惯例,鼓励基金会等组织依法捐资兴办或资助社会智库。还有企业赞助式,承接国内外企业委托课题项目,接受资金赞助。还可以鼓励一些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资助社会智库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依法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当然,也可以智库机构的有偿智力服务项目,如培训、出版、知识产权开发等。
五是完善的人才政策。
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成果,也不可能有一流的社会智库。所以要完善社会智库人才引进、使用、流动、职称等政策,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充分发挥社会智库联系知识分子、推进理论创新、培养科研人才、繁荣文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的积极作用。围绕社会智库自身定位与研究领域,分别建立专业研究人才和行政管理人才招聘、使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政治可靠、素质优良、德才兼备的研究专家队伍,以及具备现代社会组织和科研项目管理经验、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在职称评定方面,探讨在评定标准和评审程序上参照事业单位性质的智库执行;在人才流动方面,探索推动社会智库与其他智库以及党政机关之间的人才有序流动;鼓励社会智库的高端人才通过各级人大、政协积极参政议政,贡献才智;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引进和有效使用国际人才。目前迫切需要改变社会智库过分“散”“乱”的管理格局,遵循智库建设规律,积极解决与体制内智库机构、高校的人才认定、职称评定、成果评价、学术标准的衔接,下大力气解决智库定位不清、人浮于事、资源分散、成果转化缓慢等问题,实现人员考核、学术管理、经费管理,以及成果评价、转化、奖励机制的创新。
六是宽松的国际环境。
社会智库具有国际功能。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竞争的要素不仅仅体现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方面,更多地体现在以思想、观念、文化和智库等为核心的“软实力”方面,而作为创新思想的源泉,智库正成为各国软实力竞争的新焦点。要支持社会智库开展国际交流,鼓励社会智库参与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社会智库召开、参加国际会议,发起、参与国际组织,应邀参与境外交流、培训,邀请外方参与境内活动,接受境外捐赠资助,开展国际合作等活动。《意见》还提出支持具备国际视野、政治可靠、德才兼备的社会智库专家到国际组织任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会智库申请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参与公共外交和全球治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